每當寒冬來臨,供暖成了北方的依靠和部分南方地區的必需品。在享受溫暖的同時,電表或燃氣表上的數字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跳動,讓人心疼不已。還有一部分人十分糾結,不知道該裝水暖還是選擇電地暖,哪個更舒適,哪個更省錢?很多人擔心花了錢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,問了一圈后反而更迷茫,不知該如何選擇。
安裝費用
水地暖的構成有:鍋爐,分集水器,地面盤管,地面輔材,溫控器,及部分彎頭等配件。如果選用的是進口鍋爐,成套下來的話,費用大概在3萬到4萬左右。
電地暖安裝是按照房屋面積和保溫情況來配比的相應功率,安裝便捷省心,就綜合性價比來說,電地暖在安裝費用方面占有絕對優勢。
使用費用
電地暖就使用費而言其實是不高的,標配的溫控器可以智能控制,根據不同時間、不同房間的溫度需求來設置溫度。但也有些人說太耗電了用不起!其實,電地暖的使用費用取決于房子是否節能、節能的程度怎樣,還跟你的使用習慣緊密關聯,不少用戶因為使用誤區而導致費用噌噌噌上升。下面小編總結了幾個常見的使用誤區。
簡便易安裝
誤區與正確做法
誤區一
即開即用更節能,錯!電地暖是預埋在水泥層或者地板下,開啟系統后,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達到設定溫度,而關閉系統,室內溫度也需要較長時間才會降下。頻繁開關不但不能節能,反而會增加運行費用,降低電地暖使用壽命。
正確做法
可以將不常用的房間溫度設定低一些,常用房間較長時間離開時也只需調低溫度。
誤區二
有些人認為到很冷的時候再開啟系統可縮短使用時間,從而達到節能目的。其實因為室溫低,系統需長時間工作才能達到設定溫度,這樣反而極大地增加了能耗。
正確做法
建議室溫12℃時開啟系統,將室溫設定為14℃。待室溫恒定在14℃時,再將溫度調高到16-18℃(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升溫)。
誤區三
溫度設定高一些,升溫就快一些。錯!升溫時間取決于室內外溫差、單位面積安裝功率、房屋保溫情況等諸多因素。在室內外溫差和安裝功率一定的情況下,將溫度設定為18℃跟25℃的升溫時間是一樣的。
正確做法
電地暖最佳溫度為18℃-20℃,每增加1℃,就會增加10%左右的能耗;每降低1℃,則減少約5%的能耗。電地暖采暖的18℃,相當于集中供暖的20℃。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,利用溫控器靈活調整白天夜晚、在家、離開等情況的溫度。
省電技巧
房屋要做好保溫措施
門窗不能有縫隙,窗戶加裝雙層中空玻璃,墻體再做好保溫,達到國家65%或者75%節能標準,節能效果就非常顯著了。
功率配置要合理
功率配置過大或過小都不行,其實,功率配置過小浪費的能量更多。功率配置過小,地暖為達到設定溫度而一直工作,但卻總也達不到設定溫度。這是因為地暖填充給房間的熱量要小于房間流失的熱量,房間升溫不明顯,既浪費電,又達不到舒適采暖效果。
溫控器的選擇要合理
溫控器能通過預設來自動調高或調低室內溫度,好的溫控器對溫度的靈敏度高,達到設定溫度時能立即停止加熱,室內溫度低于設定溫度時又能立即開始加熱。
合理利用峰電谷電
利用夜間谷電,溫度稍微調高,地暖能在夜間蓄熱,白天峰電,再將溫度調低,夜間的蓄熱就能釋放出來,耗電量自然就低了。如果房間保溫性能好,白天甚至能做到不耗電。
總結